当前位置: 主页 > 交流分享 > 课程分享 >

扫一扫免费学

联系我们
电话咨询:400-830-8625
地址:广州市新港西路82号交易纺织园G区3栋3层G3022

后EMBA课程分享: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学概论》

作者/整理:时代华商后EMBA项目 来源:互联网 2016-06-15

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学概论》下:
 
1、以前,资讯获取的渠道太少,我们需要有获取资讯、知识的能力;现在,咨询获取的渠道太泛滥,我们需要具备甄别和吸收真知的能力。
 
2、提升:正确提出问题,多维度引发思考。
 
3、学习国学,我们要考虑两个方面:我们要发掘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部分;同时,我们必须反思我们文化的劣势部分。勇于反省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,而刻意遮掩过去错误的民族是愚昧的民族。
 
4、文明发展、思想衍进的推动力,来源于知识分子思想的多元化,以及这些思想的碰撞与交汇。
 
专制主义者强权:去强民,以弱除强
 
孔子是中国第一个老师
 
春秋时代是文化最繁盛的时期——百家争鸣
 
从汉武帝推崇董仲舒的独尊儒术,到1919年五四运动止,中国的主流官方意识形态只有儒家。
 
我们要思考的是:2000多年的独尊儒术意味着什么?
 
易中天先生:到今天为止,再没有产生过一位闪耀智慧光芒的思想家;再也没有产生过一位对人类文明产生巨大推动力量的思想家。
 
推动国家进步的是知识分子
 
因为政权的专制,弱化知识分子分歧和思想的撞击,导致文化的衰败
 
文(纹):装饰。    化:融入
 
文化:把装扮融入本质融入骨髓里精神深处
 
当今仍然是文化独尊,走不出文化独尊的漩涡
 
统一一旦失败后果很严重
 
差异是稳定的前提
 
对于组织和系统,没有不同意见、没有思想的碰撞和交流,只有一言堂,是可怕的。对国家是这样,对企业亦是这样。
 
受千年独尊儒术的影响,思想单一化的文化深入我们的骨髓。我们走不出独尊某一思想的文化漩涡。所以我们学习国学的一个目的,就是先深入理解,然后才能深刻反思。

时代华商后EMBA课程分享丨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学概论》下:
5、我们为什么要反思?
 
A、思想包容、文化多元性:唐的思想包容、多元化,出现贞观之治;秦的独断与短命。
 
专制政治:你死我活
民主政治:你上我下
 
B、中央集权
 
汉武帝vs文景之治:汉武帝时期是汉兴衰的拐点。文景之治——道家思想
 
除了战争问题,有两个方面的原因:
 
a、帝国兴衰的经济视角解释:土地、铁业、纺织业、盐业等全面的中央集权。
b、帝国兴衰的政治视角解释:为了便于统治,废黜百家,独尊儒术。
 
C、清之前,中华民族在走下坡路
 
七场与外族的战争,两胜(汉、唐),三平(南北朝、五代十国与宋),两败(元、清)。
前胜后败。
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
 
D、不敢正面历史
 
宋被蒙灭,由八、九千万人口降到八百万,实际是差点被灭种。
俄罗斯的历史评论:我们曾经被蒙古亡国。
蒙古历史学家:我们的民族英雄怎么变成你们的了?
 
E、明以降,血性变为了奴性
 
嘉定三屠,三千万被八十万人打败
 
F、中华民族再也经不起失败,所以才要自强
 
一二战胜利、中国崛起是中华民族重获自尊的强心针,好不容易从“东亚病夫”转变成界“大”国,我们只有自强不息、自我反思、不断前进,因为我们再也经历不起失败。
 
6、中国传统文化架构——儒释道(三教)
 
儒家:官学、隐学,统治人的文化。
道家:非社会主流,道家创始人李耳,唐朝统治者认为自己是李耳的后代,唐朝“道家治国”,开创了贞观之治。
 
7、方法论
 
求同:三教合一、五教一统、万教归一。都在寻求背后的所谓文化共性,即背后相通的部分或者说相同的部分,至少是相似的部分是这三种文化共同的文化核心价值。
 
求异不求同—— 真正的方法论。
文化贵在区别于其他文化的差异性。讲文化要讲差异性。
 
世界的差异性:
 
第一,差异是快乐的源泉;第二,差异是价值的体现。
 
比如:每天努力地工作、学习,为什么?其实就是在塑造我们跟别人的差异。 不具核心竞争力就是没有差异性,核心价值(竞争力)就是你的不可替代性。所以差异是价值的体现。
 
企业的具备差异性就是优势
差异是价值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,有差异并不代表有价值。
 
8、中国文化的阴阳
 
以易经里的阴阳解释中国文化
a、母系文明与父系文明
 
 黄帝——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的过度初期
 证据:自己随母姓,12个孩子也随母姓
 周帝国诞生——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完成
 
9、 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他标志性的学问:
 
汉朝最发达,“经”学;
魏晋南北朝最发达,“玄”学;
唐朝最发达,“佛”学;
宋朝最发达,“理”学;
明朝最发达,“心”学;
清朝,只有“训估“学。
 
10、文化的差异性(对于生命的真相与来处去处)归纳而言有三类说法。
 
第一种说法是一世说,认为人的生命始于出生、终于死亡。
 
持一世说的人,紧迫感强,心太急。也许会及时行乐或为所欲为,甚至胡作非为,只要我喜欢就可以,认为顶多当世受报,反正死时一了百了。
 
第二种是二世说,认为生命始于出生,死后因信上帝、基督,遵教义,以及常忏悔而升天堂,或反之下地狱,基督教天主教多持此一看法,古代中国的阴阳鬼神学说也是如此;持二世说的人,除了顾虑生时受报外,还要顾及死后生命的去处,也许会对祖宗负责,抑或较会行善去恶。
 
第三种是三世说,认为生命是永恒的,有无始久远的前世,因种种业力因果在此时以此一面目出现而自受其果报,死后有无终久远的后世,或一世一世轮回,或超脱轮回,每世果报好坏全由前世所思所行而种的“因”作决定,道教佛都多持此种看法。
 
持三世说的人,发现起心动念或所作所为所种的因,都会融入生命的深处,等因缘成熟时就会结成果报让你非在今世或后世承受不可,而且这些前因又累积成业务,决定你下一世轮回的去处,因此这种人应该会“众善奉行,诸恶莫作”。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