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交流分享 > 课程分享 >

扫一扫免费学

联系我们
电话咨询:400-830-8625
地址:广州市新港西路82号交易纺织园G区3栋3层G3022

后EMBA课程分享:《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启示》

作者/整理:时代华商后EMBA项目 来源:互联网 2016-06-16

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时代华商后EMBA研修班的课程——《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启示》,通过对我国历代王朝兴衰的剖析,从侧面讲解成为一个成功的政治领袖需要具备哪些素质,为企业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。

 

【第一讲  战国第一霸的出现——魏文侯的领导艺术】
 
《资治通鉴》中第一个成功的政治领袖人物就是魏斯,即魏文侯。提到魏文侯时,连讲了五个小故事,从不同侧面来告诉大家,成功的政治领袖需要哪些素质。
 
【一、《资治通鉴》所载魏文侯五故事】
 
【礼贤下士】
第一个讲的是尊重人才。《资治通鉴》中有三句话:“魏文侯以卜子夏、田子方为师,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,四方贤士多归之。”含义是非常深刻的。拜二人为师,卜子夏,田子方,都是大人物。孔子的学生中有四个专业。一个是文学专业。里面最有挖根生的弟子正是卜子夏。在孔门弟子中排名高。是孔门十哲之一。魏文侯仰慕他,请来魏国。让他开馆培养人才。而且亲自拜他为师。田子方是孔子重要的学生子贡的学生。也是有地位的人物。二人魏文侯全请来,请他们教育。
 
魏文侯这种尊重人才的精神取得好效果,许多有才干的人都跑来,愿意为魏国效力。这是魏文侯礼贤下士的结果。这段历史中,许多重要人物为魏国做过贡献。像李悝,有著名的《法经》。他强调治理国家要重视农业与法治双管齐下。他是早期法家的代表人物。战国时社会变化巨大,改革是这时的主旋律。李悝做出过贡献。再如吴起,也曾在魏文侯手下效力。还有西门豹治邺,今天小学课本就有,发生在魏文侯时,西门豹也是魏文侯手下人物。所以,古代史学家谈到魏文侯,就谈到人才政策。由此,史学家称他首霸中原,是首先脱颖而出,成为强国的,不能不归结于人才政策。在司马光看来,所有素质中,成为成功领袖的,尊重贤才是最重要的。
 
【与虞人期猎】
 
魏文侯的诚信与担当:第二个故事讲的是诚信与责任。在日常生活中,常会碰到这样的事。如果是下属或职位不如自己高的人,你还会这样负责吗?恐怕难。魏文侯不。他的诚信对象不分。对事负责的态度不分大小。一国之君不端身份,不蔑视下属。史学家谈到时,都非常重视这件事。这一点,得出结论,魏于是乎始强。许多人觉得夸大了。其实这里有逻辑关系,这样的小事都能言而有信,这种精神与态度用到管理国家上,一定会更严格执行,不懈怠。想做大事的人,一定要好好学习魏文侯这种事无巨细的负责态度。小事上的积累,可能会带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。
 
【调和韩、赵】
 
第三个故事,最能体现他的老大地位。日常生活中,也常见到亲友反目的故事。作为兄弟中的一员,要解决这样的矛盾,不仅仅要有手段,更要的是要有担当。对于这一切,魏文侯始终不辩白,默默承认,矛盾在这儿停止。最终达到团结三晋的目的。这就是担当。这是老大的范。一般人做不到,是因为气量不够大。他始终以团结三晋为目的。不以情绪干扰目的。这是成功领导的必备素质。
 
【包容异见】
 
魏文侯面对批评的态度:一次魏文侯与许多大臣喝酒,问大家,我是怎样的领导人物?魏文侯也聪明,听懂了。一反省,觉得是这个理。于是亲自接回任座,从此以上宾之礼待他。表扬他提尖锐的意见。这是第四个故事。说明领导应该有气量包容不同的意见。
 
【听乐与审官】
 
第五个故事,讲的是国君如何行使职责的道理。作为国君,最重要的职责是要明白,在每个岗位上的官员是否称职,而不是对具体岗位上的具体工作内容做出具体指导。像今天的音乐不和谐,应该关注乐官称职不称职。而不是自己去辨别哪个音乐出了问题。
 
这五个小故事,展示了领导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。一是礼贤下士,尊重人才;二是注重诚信,对言行负责;三是要有担当精神,不惜自我牺牲;四是包容不同声音,善于采纳意见;五是明确职责,不以察察为明。这是五个故事中要揭示的道理。
 
 
【二、故事的衍伸与启示】
 
【人才的无用与有用】
 
《资治通鉴》中有许多故事,我们可以学会高深的思维。往往在无用中,往往有大用。这也是《资治通鉴》给我们的道理。“居视其所亲,富视其所与,达视其所举,穷视其所不为,贫视其所不取。”这是魏文侯提出的五项标准。观察不错的人,第一条就看他与哪些人结交。第二条是富有时看他财富用于什么方面。通达占有社会地位时是推荐了哪些人才。如果仕途不顺时,看他能不能遵循有所不为的原则,穷困时是不是遵循有所不取的原则。这五条标准,值得分析。第一条是整体判断。判断一个人跟哪些人结交与亲近,就能推断出这个人本身是什么样的人。第二条与第三条是一对,富有时与通达时,手中有财富与权力,看他用到哪里。是用来享受了,还是用来救济与奖掖上。四五条是一对。贫困时,要看他有没有底线。会不会为了获取财富与权力,突破所有的道德底线。人穷时,是考验的最佳时机。至于到底选了谁,史学家没有揭穿答案。这说明什么?史学家们并不把重点落在谁更有资格上。这个故事的看点在李克提出的五条标准上。这是核心。一个高级的人才,应该用什么标准去衡量他。翟璜并不差。推荐人才能解决具体问题。自己也是能发现人才的更高级人才。具备识别人才的能力。人们一看,尊重人才是实在的。都愿意来效力了。这就是化虚为实。使得卜子夏等成为标杆性人物。这也在塑造国家形象。当然更重要。
无用的大用:除了这个深远外,更高级人才还应该具备什么?看起来虚的,实际更重要的厚重。看起来无用,实际上是大用。在鉴别人才上,识有易,识无难。有才,往往是具体才干。这容易被认识到,难的是思考探索,表面是虚,却关系到深远的问题。深远复杂的问题一般人看不到,不为人察觉,是用来检验眼光长短的。田文能镇服,不是吴起任何一项才能能取代的。
 
【三、故事的衍伸与启示】
 
【商鞅与魏文侯的比较】
 
战国时,有重要的现象,人才的流动性强。这往往影响到国家的盛衰。《资治通鉴》中,更是抓住典型的历史故事来说明人才的流动与国家命运间的关系。就是商鞅由魏入秦事件。商鞅是最著名的人物之一。
 
商鞅遭受五马分尸:商鞅这个人在秦国变法成功。作为个人来说,结局悲惨。遭受车裂之刑。就是五马分尸。商鞅这个结局固然令人同情,但是商鞅为什么失败?有更深刻的原因,值得反省。如果仔细读《资治通鉴》,是能得到启发的。
 
商鞅之败:立信立威不立德:商鞅为了知道执政效果,最后总结一下,启示是什么?魏文侯是支持变法的第一位国君,魏国是法家代表人物集居地。看起来法家的思想能立竿见影,可是法令要解决的不过是人的间题。我们这个社会是由人组成的。所以在严格执法时不要忘了以人为本,不要滑向法律条文的形式主义。这是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。守法是因为畏惧,行法时也在积怨。商鞅败正是败在这里。魏文侯是优秀的,商鞅差就差在德字上。
时代华商后EMBA课程分享丨姜鹏《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启示》上
【第二讲  关于楚汉相争的分析】
 
【一、刘邦的成功之道】
 
1、功臣们的看法
 
陛下使人攻城略地,因以与之,与天下同其利。项羽不然,有功者害之,贤者疑之,此其所以失天下也。
 
2、刘邦的自我总结
 
公知其一,未知其二。夫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,吾不如子房;填国家,抚百姓,给饷馈,不绝粮道,吾不如萧何;连百万之众,战必胜,攻必取,吾不如韩信。三者皆人杰,吾能用之,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。项羽有一范増而不能用,此所以为我禽也。
 
3、看待刘邦成功的两种视角
 
功臣们的视角:刘邦的成功源自于大方的性格;
刘邦的自我总结:成功最大的诀窍是善于用人。
 
4、思考:
 
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视角?
功臣们的立场和刘邦的立场有何不同?
功臣们的视角与其核心利益诉求有何关系?
 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