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交流分享 > 课程分享 >

扫一扫免费学

联系我们
电话咨询:400-830-8625
地址:广州市新港西路82号交易纺织园G区3栋3层G3022

课程分享:儒家文化经典精神与领导者心智提升

作者/整理:后EMBA班 来源:互联网 2016-04-25

在刚过去的周末,时代华商后EMBA研修班的同学迎来了金海峰老师教授精彩的课程——《儒家文化经典精神与领导者心智提升-妙解四大名著》,通过对四大名著的解读、儒家文化经典的剖析,为广大企业家开拓思路,修炼内在涵养。

 

时代华商后EMBA班课程分享:金海峰老师《儒家文化经典精神与领导者心智提升-妙解四大名著》
 

1.什么是国学(传统中国文化):相对外来文化,属于本土文化;相对现代文化,属于现代文化;相对自然科学,属于社会科学。佛教是外来文化,但已经融入中国文化,与中国传统密不可分,对中华民族产生深远影响,故属于国学。

2.儒释道文化关于生死态度:
儒家:入世:孔子-敬鬼神而远之,祭神如神在。未能侍人,焉能侍鬼。未知生,焉知死;道家:出世-讲述的都是今生今世,超脱自然;佛教:相信前生后世界,三世因果。

清河白藕红莲花,儒释道原本是一家。儒释道三种文化影响中国传统文化长远,生生不息。

3.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分界线:五四运动,五四运动之后的都属于现当代的文化。过去是永恒。

4.代中国文化(新国学):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共产党理想信仰、改革开放时代精神

 

时代华商后EMBA班课程分享:金海峰老师《儒家文化经典精神与领导者心智提升-妙解四大名著》

 

5.儒:人的需要。刘备的智慧:桃园三结义:用理想信念团结关羽和张飞;三顾茅庐:求贤若渴的经典案例,效仿商汤王拜访伊尹,请其出山;白帝城托孤:如果太子刘禅值得辅佐,就辅佐他;如果他没有才能,您可以取而代之。”;匡扶汉室:经典的理想信念,得到诸葛亮,关张兄弟及赵云等名将辅佐。

6.文化对企业的影响:文化的引进,员工对待公司对待老板就会用仁义礼的态度,而不是单纯的权威和职位的听从。

7.婚假,丧礼,孩子成人礼的仪式:儒家给中国人提供了生存可遵循的礼仪。

8.六礼:时间上,一日之礼、一年之礼、一生之礼。空间上,一身之礼、一家之礼、一国之礼。

9.国外有传言,儒家是中国的,道家是世界的。儒家对中国文化有深远影响。传统文化经典精神,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;寻常日用的人生经典,是共同语境下的游戏规则。

10.四书经典精神:
《大学》理想蓝图;《中庸》和谐之路;
《论语》经典精神;《孟子》儒士文化;
 大学是成功学;中庸之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大道。
《论语》《孟子》所言,就是这人生之路的 “交通法规”。

 

时代华商后EMBA班课程分享:金海峰老师《儒家文化经典精神与领导者心智提升-妙解四大名著》

 

11.《五经》思维模式:
《周易》哲学思维:变化简易与进取精神。
 《尚书》政治思维:书以道事与尊者叮咛。
 《诗经》艺术思维:《诗》言志与兴于诗。
 《礼记》社会思维:礼的行为本质与价值。
 《春秋》历史思维:春秋微言及史实意义。

12.元朝的短暂与不尊儒家元密不可分。元文学和杂剧: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历史上各种表演艺术发展的结果,源于汉人书生求仕无门,是社会现象的写照,也是时代的产物。

13.社会的最佳现象:国强、民富、文昌。

14.论道:道-形-器,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-出自《周易·系辞上》。

15.礼是将一种寻常的行为庄重起来。父为子纲,君为臣纲,夫为妻纲。

16.礼乐:礼乐始自夏商,到周朝初期周公“制礼作乐”形成独有文化体系,后经孔子和孟子承前启后,聚合前人的精髓创建以礼乐仁义为核心的儒学文化系统,从而得以传承发展至今,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中华民族的“礼乐文化”,奠定了中国成为“礼乐之邦”,也被称之为“礼仪之邦”。

17. 中庸即为庸中,庸为用,把着两头用中间,不偏不倚,做事即不过分也别过及,适度,面对左右为难时变成左右逢源。“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,发而皆中节谓之和。”

19. 周易的易字的四个解释:简易、变易、不易、交易。

20. 对内修心,对外修行。修心:道心惟微,人心惟危,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。

21. 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,儒家的核心。传统文化的传播需要有效的传播。


【妙解四大名著】

《西游记》

1.心猿意马:《西游记》里边的这些人物,孙悟空是“心”,白龙马是“意”,加在一起叫“心猿意马”,八戒代表“性”,沙和尚意味着“情”,合在一起是“戒性和情”。强调人如果要想取得成功,不管是干什么样的事业,就像西天取经一样,一定要驾驭住心猿意马,而且还要戒性和情。

2.“灵台方寸山,斜月三星洞”:猴王的拜师之处,其实有玄机。“灵台”与“方寸”都是“心”的别称,而“斜月三星”则是“心”字之谜语,“斜月”是“心”字那一勾,“三星”是“心”字之三点,所以“斜月三星”也是指“心”。

3.齐天大圣居所安静司,宁静司:安静宁静,再次强调修心。

4.被压五指山: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将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”五百年。

 

时代华商后EMBA班课程分享:金海峰老师《儒家文化经典精神与领导者心智提升-妙解四大名著》
 

5.悔过和救赎是西游记的转折,孙悟空从妖变成了仙。

6.紧箍咒:定心真言。西游记中出现三个箍,定心真言(紧箍)-孙悟空的猴性格的摇摆不定;禁箍-黑熊怪的熊性的野蛮,金箍-红孩儿的孩子性的不成熟。

7.八戒的形象:人类文学史的重要角色,代表儒家文化《孟子》中的“食色性也”。
九齿钉耙:耙子是将外界的东西都耙向自己,九是最大的单数,代表多。

8.唐僧的形象:《西游记》第九回有详解。唐僧是虚构的人物,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玄奘是有区别的。小说里的唐僧,俗姓陈,小名江流儿,法号玄奘,号三藏,被唐太宗赐姓为唐。为如来佛祖座下二弟子金蝉长老投胎。在书中暗指火属性。他是遗腹子,由于父母凄惨、离奇的经历,自幼在寺庙中出家、长大,在金山寺出家,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、修行。唐僧勤敏好学,悟性极高,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。最终被唐太宗选定,与其结拜并前往西天取经。

 

时代华商后EMBA班课程分享:金海峰老师《儒家文化经典精神与领导者心智提升-妙解四大名著》
 

9. 沙僧的形象:沙和尚,以和为尚。无用之人有大用。他的存在调和了集团内部的矛盾,保证了取经的顺利进行。所以说沙僧的存在,无论从结构设置,情节内容,还是人物形象都起到了完善《西游记》的作用。

 

《红楼梦》

1.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。《红楼梦》以“大旨谈情,实录其事”自勉,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,按迹循踪,摆脱旧套,新鲜别致 ,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。

2.《红楼梦》是一部内涵丰厚的作品,作者将贾宝玉和一群身份、地位不同的少女放在大观园这个既是诗化的、又是真实的小说世界里,来展示她们的青春生命和美的被毁灭的悲剧。作品极为深刻之处在于,并没有把这个悲剧完全归于恶人的残暴,其中一部分悲剧是封建势力的直接摧残,但是更多的悲剧是封建伦理关系中的“通常之道德、通常之人情、通常之境遇”所造成的,是几千年积淀而凝固下来的正统文化的深层结构造成的人生悲剧。

 

时代华商后EMBA班课程分享:金海峰老师《儒家文化经典精神与领导者心智提升-妙解四大名著》

 

3.尤其深刻的是,在小说展示的贾府的生活图画里,显示出维持着这个贵族之家的等级、名分、长幼、男女等关系的礼法习俗的荒谬,揭开了封建家族“温情脉脉面纱”内里的种种激烈的矛盾和斗争。

4.《红楼梦》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,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,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,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;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,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。在我国文学史上,还没有一部作品能把爱情的悲剧写得像《红楼梦》那样富有激动人心的力量;也没有一部作品能像它那样把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揭示得如此全面、深刻,从而对封建社会作出了最深刻有力的批判。

 

《水浒传》

1.《水浒》以它杰出的艺术描写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、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。

2.《水浒》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,及统治阶级的罪恶,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“官逼民反”。

3.《水浒》的艺术成就,突出表现于人物塑造上,全书至少出现了一二十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,这些形象有血有肉,栩栩如生,跃然纸上。《水浒》之所以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影响巨大的作品,不仅在于它思想内容的丰富,而且也由于它艺术的成熟。《水浒》继承并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,而且把二者结合起来。

4.前70回表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农民起义的酝酿、形成和发展过程,深刻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。小说把高俅“发迹”和徽宗宠信他的故事,放在故事的开端来写,以示“乱自上作”,体现了“官逼民反,民不得不反”的思想。《水浒》在揭露贪官污吏的残暴腐败时,也歌颂梁山好汉的英雄气概。

5.《水浒传》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腐朽,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,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人生向往。故事情节曲折,语言生动有力,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。

6.史料考证,水浒中108将只有30余人有真实记载,其他多位作者艺术创造。

 

《三国演义》

1.《三国演义》就这个名称本身而言,实际上就是演的儒家文化中的“义”,《三国演义》开篇就是“桃园结义”,以“义”字开篇,以“义”字作为主题。实际上,它就是在演绎着儒家文化中那些核心的理念“仁义以制天”。以制天”。

2.《三国演义》里的忠义思想,当它与以刘姓为中心的封建正统思想结合时,是以对汉室的态度为衡量标准的,即:凡是拥护汉室的或投奔蜀汉的就是忠,否则就是奸。但有时也超出于集团利益,而成为一种普遍的道德准则。在这种情况下,对于各个集团中的人物,只要表现忠心不事二主,作者就加以赞扬。

3.《三国演义》中所表现出来的“义”不仅仅是单纯的“义”,而是从属于“忠”的,而当“忠”与“拥刘反曹”的思想倾向相结合时,它强调的是对汉室的态度;但它也常常超出于特定的政治集团利益而上升到一种抽象的伦理,强调事主要忠心,而不必考虑其主是否值得效忠。这种宣扬已经接近于愚忠思想了。《三国演义》中所表现的这种不讲是非邪正的效忠于主子的思想,在封建时代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伦理观,它当然是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,是非常落后和腐朽,是应当加以扬弃和批判的。但有关于“义”和其他的伦理观念相联系的,如正义、信义、情义、恩义等等却是我们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,值得我们继承。因而对于《三国演义》中的“义”的思想我们应该批判性的继承和发展,肯定其中应该肯定的,否定其中应该否定的,这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。

 

金海峰教授通过妙解四大名著,深刻剖析儒家文化经典精神,为您打开领导者心智提升的众妙之门。感谢金教授的精彩授和同学们的积极学习。下一次时代华商后EMBA班的课程,期待你的到来。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