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交流分享 > 课程分享 >

扫一扫免费学

联系我们
电话咨询:400-830-8625
地址:广州市新港西路82号交易纺织园G区3栋3层G3022

后EMBA课程分享丨万俊人《西方伦理学》

作者/整理:时代华商后EMBA项目 来源:互联网 2016-05-24

日前,时代华商后EMBA班的同学们迎来了由万俊人老师带来的《西方伦理学》课程,课堂上老师的精彩的演说以及丰富的授课内容让同学们赞口不绝,现在让我们重温一下当天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吧?

 

为什么学习《西方伦理学》:透过西方伦理学来了解西方文明、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精神,通过从古典伦理学到现代伦理学的历史进程,来认识西方文明的演进。
 
【前言】
 
今天了解西方文化,了解西方文化的历史以及各文化间的差异,实际上是新时代的新主题,对中国来说一个问题不清醒的话,我们就没有前途,无论我们多么勤奋,我们创造多少物质财富,我们都没有发展的前途。在人类发展史上四大文明古国中,最富裕的是巴比文明,也是最短命的,因为他们信奉着天朝有酒天朝醉,这样的文明很快就夭折了。后来查理大帝在一次战役以后参观巴比人遗址说了一句话:这个文明必须灭亡。很多人觉得查理大帝不近人情,人家都灭亡了。实际上,查理大帝很聪明,强大的文明必须是具有强健精神的文明。古埃及文明没有了,古印度文明也没有了,今天的印度不是古印度,今天只有4%的印度人信奉佛教,佛教已经离开了国土,落教在东、南亚。古埃及、古希腊文明也没有了。
 
前部:西方古典伦理学
 
一、起源:前苏格拉底时期的神话、英雄、智者
 
- 古希腊神话:酒神(狄奥尼索斯的激情)、太阳神(阿波罗的理性)、正义之神(宙斯主宰秩序)、爱神(雅典娜的爱与智慧);等等。
- “英雄时代”与“英雄史诗”:《荷马史诗》、《农工与时令》。
- 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与梭伦改革。
- 赫拉克利特:“火”的隐喻;“人不能两次涉入同一条河流”。
- 早期智者及其流派:诡辩术;“人是万物的尺度”(普罗塔哥拉)。
 
二、“轴心时代”
 
2-1: 三代宗师:苏格拉底-柏拉图-亚里士多德
 
- 苏格拉底:“识汝自己”、“辩证法”、“助产术”;苏格拉底之死。
- 柏拉图:古希腊“四主德”(智慧、勇敢、节制、正义)、“三架马车”、《理想国》:共产主义的原始理念。
- 亚里士多德:幸福伦理学;城邦大善与个人小善;美德;中庸之道。
 
2-2: “唯物论”:德谟克里特之幸福伦理学:感性与理性之间;人与物;
 
2-3: 古希腊伦理学与伦理精神的最终奠立:高尚的灵魂寓于健壮的体魄:
 
- 奥林匹亚运动会与哲学是作为第五大文明古国的古希腊之两大发明!
 
什么是哲学?哲学最早发源于古希腊,哲学是贵族的学问,不愁吃不愁穿的人无聊遐想所创造的,比如:人类从哪里来,往哪里去,整个星球是怎么来的,宇宙有没有极点,随后发展了宇宙伦、本体论、方法论等分支。
另外一句话就是:让高尚的灵魂寓于健壮的体魄之中。古希腊的哲学精神强调灵与肉的两分,阿波罗和酒神代表着人与肉的分开,它是两种张力。所以,古希腊人创造了一系列的学问,这样的哲学问题必须有相应的问题,比如史诗悲剧,他们认为悲剧才能显示力量,喜剧是情绪的表现,悲剧才能使人真正的反省,思考人生的意义。最美好的悲剧是把毁灭的东西毁灭给人们看。
 
三、希腊化-罗马帝国
 
3-1:快乐主义: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
 
- 快乐即至善。
- 知识和美德都是人获取快乐的手段或工具。
 
3-2: 禁欲主义:斯多亚(斯多葛)学派
 
- 大宇宙与小宇宙。
- 顺应本性(自然)而生活。
- 克欲求圣与灵魂自由。
- 世界主义与博爱主义。
 
3-3: 早期基督教《圣经. 旧约》伦理:《摩西十戒》
 
- 与上帝契约(第一次契约)。
- 复仇佑民。
- 禁欲牺牲。
- 来世天国。
 
西方文明是两头蛇,两希传统,一个是古希腊,一个是希伯莱,也就是基督教文明。
很多人误解,文艺复兴的时候,是古希腊文明战胜了希伯莱文明,是内部分裂的结果,不是这样的。我们今天到欧洲,90%以上的欧美国民是基督教徒,都是基督教繁衍出来的教徒,所以文艺复兴和近代启蒙运动的结果是把教会和世俗的政权分开了,所谓的政教分离。但宗教伦理一直延续的现在,尽管有了很大的差别。
 

四、中世纪
 
4-1: 罗马帝国的分裂(公元395 年分为东西两个罗马帝国)与衰亡(公元476 年)
 
4-2: 基督教的正统国教化(公元332 年的尼西亚会议),直至1688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。
 
4-3: 从《旧约》向《新约》的价值转变:
 
- 从原始正义(“以眼还眼,以牙还牙。”)到博爱、宽容、勿抗恶(“打你的左脸,把你的右脸也伸过去。”)
- 信仰即美德:“先信仰,后理解。”
- 禁欲主义普世化。
 
4-4: 教父神学及其内部批评:奥古斯丁与佩拉鸠斯
 
- 神学预定论。
- 原罪与忏悔。
- 基督教“三主德”:信仰、爱、希望。
- 佩拉鸠斯的意志有限自由论。
- “一性论”与“二性论”。
 
4-5: 唯实论与唯名论:安瑟伦与阿伯拉尔
 
- 原罪:上帝全能还是上帝无能?
- 赎罪:面对上帝还是面对自我?
- 救赎:等待上帝还是走进上帝?
- 阿伯拉尔反对安瑟伦的“先信仰后理解”,主张“先理解后信仰”。
- 一切善恶由人的意志使然,与上帝无关。因为人的动机决定一切。
 
4-6: 经院神学:托马斯. 阿奎那(“天使博士”)
 
- 神人两分: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神学运用(“形式”与“质料”);人既分有人性也分有神性;世俗现世与天国来世。
- 世俗美德(审慎、公正、节制、刚毅)与神圣美德(信念、希望、仁爱——基督教“三主德”的系统证明)。
- 自然法(世俗法)与超自然法(神圣法)。
- 邓. 司各脱的反驳:上帝意志高于人的智慧;人的智慧高于人的意志;上帝的规约和惩罚不一定是必然的,也不一定针对某个人,而是针对某种恶的。人有意志自由,也有理性,若二者结合,其恶可免。
 
4-7: 关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之文化历史地位的重新审视和评价:韦伯问题。
 
马克思的“批判地扬弃”、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内在关联的分析启示我们:任何关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,不仅要遵循文明与文化相互启发、相互印证的历史辩证法原则,而且要关注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品格。
 
五、近代启蒙与古典终结
 
5-1: 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潮、宗教改革(马丁. 路德)、科学热情
 
- 人文主义:意大利之为摇篮。
- 巨人与杰作(绘画、雕塑、诗、散文、拉丁语等等):米开朗基罗的“晨昏昼夜”和西斯廷教堂壁画——教皇的教皇。
- 世俗主义的滥觞:《十日谈》。
- 宗教改革的意义:“赎罪劵”问题的实质:金钱不能赎罪!
- 布鲁诺的凤凰涅槃(1600 年)与培根的“知识就是力量”。
 
5-2: 17 世纪英国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之争
 
- 霍布斯《利维坦》的利己主义与剑桥柏拉图派与利他主义。
- 洛克《政府论》天赋权利神圣不可侵犯、政府权力及其内分互制。
- 曼德威尔的《蜜蜂寓言》:“私利即公德。”
- 赫奇逊的反驳:“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”之道德原则。
- 沙甫慈伯里的反驳:情感优先,“第六感”(道德感)。
 
5-3: 笛卡尔和斯宾诺莎
 
- 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(心灵支配身体)和“我思故我在”。
- 斯宾诺莎:善恶的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。理性命令下的生活是最合符道德的生活。
 
5-4: 18 世纪法国启蒙运动
 
- 何谓启蒙?康德说:“敢于认识自己”,敢于运用理性使自己摆脱自己加诸自身的不成熟状态。
- 何谓人道主义?凡人只过凡人自己的生活!人格尊严、人权、自由、平等、博爱(宽容)的人道主义核心价值。
- 启蒙先驱伏尔泰:“老实人”的幸福。
- “百科全书派”的合理(理性)利己主义。教育改变世界。
- 卢梭及其天才发现:人类自由与平等的天赋权利与私有制社会的不平等制约。
- 法国大革命的批评反省:卢梭思想的社会实验与后果。
 
5-5: 德国古典哲学及其终结
 
- 康德及其“三大批判”:普遍道义论伦理学。
- 黑格尔的法哲学与精神辨证法伦理:抽象法-道德(主观法)-伦理(客观法)
- 费尔巴哈的情感主义大爱伦理:理性主义伦理学的终结。
 
5-6: 18-19 世纪英国的情感主义与功利主义伦理学
 
- 休谟与“休谟问题”:道德源于情感而非理性。如何从“是然”中推导出“应然”?
- 亚当. 斯密及其《道德情操论》(1759 年)与《国富论》(1776 年):“看得见的手”与“看不见的手”。
 
5-7: 近代西方的思想启蒙与文化价值观转换:西方现代性的确立
 
市场经济与资本是同等的,市场经济首先要有钱、资本,西方作为先行的资本主义国家,他们的资本是怎么来的?最主要的是积累,积累是通过中世纪一千多年教会的积累完成的。这个积累实际上是西方能够得以市场经济的源头活水。科学怎么来的?科学最早运用于大学,而第一所大学是教会办的,这是教会以文化的方式为西方准备的物质和精神条件,这是为什么马克斯韦伯写了宗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,没有宗教伦理就没有资本主义精神,没有资本主义精神就没有资本运动,这是深刻的见解。以前的见解是表面的,这是马克斯韦伯说的,被称为现代社会学鼻祖。
关闭